1.jpg 
話說台北市文山區,是由景美區以及木柵區合併而來。而木柵區早期為台北縣木柵鄉,在當時充滿鄉下田園之美麗風光。一直到民國六十年代之初期,尚可以見到水牛犁田或黃牛拉車之情景。而興隆路四段以及忠順街一帶,都是美麗之水田,有著清澈水源之灌溉用溝渠以及成群之白鷺鷥。望向枕頭山,可以清楚見到指南宮以及在山路上行駛之指南客運,視野極為遼闊。

 

img_0451_std.jpg
木柵車站之站體大致仍保持完好

img_0423_std.jpg
不過站體內部已經經過改建,昔日候車月台之古樸韻味早已消失殆盡。

img_0434_std.jpg 
任憑木柵車站埋沒草叢中,實在是可惜又可嘆。

 木柵地區如同早期台灣各地一樣,大眾交通選擇性較少之故,最主要之聯外交通工具除了火車之外,就屬公路局客運(後轉型為公營之台汽客運以及民營之國光客運)。木柵地區之乘客來源,以本地民眾、國立政治大學師生以及其他機構(例如國民黨中興山莊與國發院等)為主。在民國四十與五十年代可說是盛況空前,木柵站發車也頗為密集,另外有部分班車行駛至深坑與石碇,木柵車站也就成了木柵地區之指標性建築。

img_0456_std.jpg
六十年代初期,尚可見到公路局之標誌,以及國旗在此處飄揚,只是現在只剩下搖搖欲墜之"木柵站"。

img_0428_std.jpg
所幸部分遺跡尚保存良好,車站之站場除了停放車輛外亦可進行簡易之維修。

到了六十年代之初期,木柵區之對外之聯外交通,主要是由公路局行駛之客運以及民營之欣欣客運。而公路局所使用之五十鈴舊式公車,除司機外另有車掌一人負責賣票。弟清楚記得,上車時要向車掌買票,迄站要告訴車掌小姐以便計價,尖峰時段頗浪費時間,和採用聯營方式以及計算區段來計票之欣欣客運相比相當不方便。

img_0444_std.jpg
客運發車時,巴士即由此路線進入木柵車站之月台。

img_0442_std.jpg
客運在此轉彎,隨即停靠乘車月台。

img_0441_std.jpg
早期站體辦公室並非如此設計,其風格較接近現今之國光客運台北車站(西站)。

img_0440_std.jpg
月台之設計,在天花板上方有行車目的地之告示牌,而圍欄之設計,與許多早期公路局時期之客運站完全相同。可是現在卻了無蹤影,完全看不到昔日之風貌。

 由於當時木柵區並不熱鬧,只有一條老街,充斥冰果店、成衣店、牙科醫院以及打鐵舖等,實在有些冷清。木柵車站就成了明顯之地標,只見公路局之客運進進出出,但是旅客數量和在一旁設站之欣欣客運十六路公車(現今251公車)相比,實在有一段差距。旅客數量相較於四、五十年代公路局客運之盛況空前,著實讓人傷感不已。在不堪虧損情形下,公路局結束了多年之營運,木柵車站則租給欣欣客運使用。

img_0450_std.jpg
柵車站一旁之空地,就是早期欣欣客運十六路公車之站場。

img_0457_std.jpg
由木柵車站對面之麥當勞俯瞰木柵車站,兒時乘車之處,竟落得如此殘破。

 img_0458_std.jpg
木柵車站未能好好規劃利用,只是任憑其圍在圍籬之內風吹雨打,或是只想要拆除站體作為停車場,就如同拆鐵道做為自行車道般荒唐。

在八十年代欣欣客運因租金問題退出木柵車站後,該車站並未好好規劃利用,除了短時間開放成為停車場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築起高圍籬與外界隔絕。其實仔細想想,該車站是許多長年居住在木柵的民眾共同之回憶,不論是在該處買票、候車、乘車甚至借用化妝室,充滿許多舊日之歡樂時光,將其任意荒廢,實在是過於可惜和無奈

img_0469_std.jpg
看完木柵車站後,順道前往文山公民會館,門口之相本除了記錄早期木柵車站之外,還記錄一些鐵道新店線景美車站之風貌。

img_0461-1_std.jpg 
看完公民會館之照片,對於木柵車站並未好好規劃利用,弟也只能怨嘆一番。

弟曾拜讀部分大作以及網路資訊,發現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之疑點。或許是引用同一篇文獻,因此幾乎眾人皆一致認為是在公路局是在民國六十二年退出木柵車站之營運。但是弟清楚記得曾於蔣介石總統去世(民國六十三年)後尚曾在木柵溝仔口站與父母一同搭乘過公路局於木柵車站發車之客運,正確之公路局停駛日期仍有待商榷。另外欣欣客運在木柵之營運路線,除了由木柵車站旁空地發車之十六路公車外,尚有由景美女中對面巷子發車之十六甲路公車(現今252公車),以及在馬明潭發車之九路公車(現今253路公車)。而前往政大之公車則為現今之236與237路公車。部分自詡為老木柵或老政大者在高談闊論之餘,卻將各路公車混淆不清,路線以及發車番號張冠李戴,徒增眾人之困擾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z7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